在寒冷的冬季,電熱帶的使用越來越多,同時也有好多電熱帶的事故發生,那么是什么原因才導致發生這一系列事故的呢?下面我們來好好分析下。
一、斷路器跳閘:
1.加熱系統低溫送電跳閘
2.線路短路跳閘
3.電熱帶接點或中間燒壞跳閘
4.先跳閘多次強制送電發生燃燒事故 1)斷路器選型太小,電熱帶超長度使用,引起過負荷跳閘,最大使用長度受產品導電線芯截面的大小、標稱功率大小、起動時的環境溫度的高低或被伴熱體系的溫度高低所制約。
二、①尾端兩導線絞接產生短路,②接點未做好絕緣或中間絕緣層因安裝受損,如果首次使用時正常而中途出現短路,一般由下述原因造成:
a.首尾端絕緣層收縮,露出導電部分
b.使用吸水性絕緣膠布
c.產品絕緣層存在損壞隱患,如:硬性(鐵絲)捆扎電鉆鉆孔等原因或安裝時接點處增做的絕緣層未做防水,以上情況常常可以使用錯誤故當a、b、c情況在潮濕狀態下都會出現短路。
三、電熱帶不熱或冷熱不均
1) 超過使用期限,此種情況一般是逐漸減弱;
2) 未做保溫
3) 保溫層過薄或厚薄不均
4) 保溫層未做防水處理,雨雪天保溫層浸水,使電熱帶部分長時間處于低溫或潮濕狀態下并以較大的輸出功率工作,一不節能,二衰減率不均;
四、電熱帶質量差
1) 選擇已經試用證明無誤的并標有銘牌及各項技術指標和制造日期的各牌廠家的電熱帶;
2) 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要求進行安裝;
3) 沿保溫層全線應做好防水層,使電熱帶在干燥狀態下工作;
4)選擇特種專利產品,認準品牌。
串聯恒功率電熱帶的同型號,供電電壓不變,回路越長,每米發熱功率越低。在考慮滿足發熱功率的前提下,同樣型號的電熱帶,如保證每米輸出功率不變,供電電壓越高回路長度越長。還有一種是不同型號的線,供電電壓一樣,每米輸出功率接近,發熱芯線越粗回路長度越長,可以看出與電熱帶的耐壓等級和廠家允許每米的最高輸出功率有關,所以不能電壓太高或回路太短。
串聯恒功率電熱帶的長度與功率成反比。功率越大對應的長度越短,若3000米的隧道建議做6個電源點。每個電源點負載500米隧道。至于電源點功率的大小取決于現場所處地區和管徑大小 以及外保溫的厚度和材質。就管道而言,假如管徑為150 保溫為50mm的橡塑的話,一個電源點的負載約為20KW。因為單條發熱電纜做500米長的話功率最大可以做到20W/米。150的管徑需要鋪設兩條電熱帶線,所以一米管道散熱量位40W,故 每個電源點需要20KW。